PERSEKUTUAN PERSATUAN CHIYANG MALAYSIA
首页
:: CONTACT INFO ::
PERSEKUTUAN PERSATUAN CHIYANG MALAYSIA
馬來西亞濟陽辛柯蔡宗親總會
No.4, Jalan Sungai Bertek di Persiaran Raja Muda Musa, 41100 Klang, Selangor Darul Eshan.
Tel: 603-33727713
Fax: 603-33723891
Email:
:: OUR LOCATION ::
:: QR CODE ::

 

:: Current Vistor Count ::
HTML Counter
































Parlimen Malaysia








ONLINE BANKING





Kementerian Pelajaran M'sia
 
 

 

 

 

馬來西濟陽辛柯蔡宗親總- 創辦史略

馬來西亞濟陽辛柯蔡宗親總會是於1994年6月17日,配合在吉打州亞羅士打舉行的第五屆馬新世界濟陽宗親聯誼懇親大會上宣告正式成立。馬來西亞濟陽辛柯蔡宗親總會之所以能夠成立是因為在1993年時,通過雪隆辛柯蔡濟陽公會會長拿督蔡崇偉局紳發動及號召各屬會的領導人參與而成立的。當時,各屬會的領導人也包括了來自雪隆的蔡金龍宗長、檳城的蔡倆發宗長及辛榮發宗長、吉玻的柯火環及蔡金線、霹靂的拿督蔡尤安宗長及蔡海瑞宗長、新山區的蔡少華宗長及蔡武勝宗長、馬六甲的蔡坤地宗長及柯明壯宗長、直轄區的柯水土宗長及柯金鐘宗長、砂拉越古晉的蔡振光宗長及蔡慶華宗長、麻屬的蔡鵬程宗長以及吉膽島的蔡松苞宗長。在拿督蔡崇偉局紳的號召之下以及各屬會領導人積極的配合下,馬來西亞濟陽辛柯蔡宗親總會终於在籌備不到一年的時間裡成立了。

馬來西亞濟陽辛柯蔡宗親總會的成立主要是聯絡各屬會宗親的情誼、增進彼此之間的利益及共同謀取宗親的福利。在吉打州亞羅士打的成立儀式上,各屬會的代表們接納了成立總會的章程,並進行選舉,選出馬來西亞濟陽辛柯蔡宗親總會第一屆的理事會成員。也是馬來西亞濟陽辛柯蔡宗親總會籌委會會長的拿督蔡崇偉局紳一致被各屬會的代表們推選為馬來西亞濟陽辛柯蔡宗親總會第一屆的總會長。總會長拿督蔡崇偉局紳在會議上致詞時宣布馬來西亞濟陽辛柯蔡宗親總會的註冊已獲政府當局的正式批准。新成立的馬來西亞濟陽辛柯蔡宗親總會的第一屆理事成員在順利產生後,恭請時任副貿工部長拿督蔡銳明宗長及世界柯蔡宗親總會會長柯枝連宗長聯合主持監誓就職禮。馬來西亞濟陽辛柯蔡宗親總會的第一屆理事表如下:

總會長:拿督蔡崇偉局紳(雪隆辛柯蔡濟陽公會)

副會長:蔡慶華(砂拉越蔡氏公會)

總務 :蔡泉興(吉玻辛柯蔡宗祠)

副總務:拿督蔡天星(霹靂濟陽堂)

 

辛柯蔡聯宗史略

辛柯蔡一家親,源遠流長手足情深。不過,在宋朝以前,辛柯蔡三姓是不同的老 祖宗,為什麼自宋朝後便形成了濟陽一家呢?這是一個很有趣,很簡短的歷史故事,它將永遠美麗地流傳在人間,永遠為我們後代子孫所津津樂道,成為膾炙人口的真實故事。關於柯蔡同宗,以及辛柯蔡同出一派的說法有許許多多。茲選出中國福建和海外幾種說法,供大家參考。

據《泉州宗祠譜志》、《閩濟洋譜》、《龍山蔡氏族譜》、《柯氏桃山公族譜》、 福建洛陽《蔡氏族譜》等諜譜,以及「馬來西亞濟陽堂辛柯蔡宗祠1988年紀念特刊」 的記載。南宋時,有蔡氏三兄弟自河南濟陽始縣相率南遷入閩。初居福州大路風陳張鄞鄉。嗣後出於某種需要,三兄弟逐分姓分居,闢山開族,各自發展。長兄號改姓氏為辛,登號青陽,分住惠安龍王廟一帶,後再支分漳洲各地;次弟改姓氏為柯姓,分住泉州東門外晉江,後再分支永春、詩山一帶,燈號瑞鵲;三弟仍用蔡氏,支分泉州東門外、 洛陽橋南及莆田、仙遊、漳浦等地。

後來,此三兄弟後裔又自閩遷移入潮州,開基創業,子孫遍布潮汕各地。潮汕柯氏先祖的入潮時間是在元朝末期,由福建莆田南遷至廣東省潮州府揭陽縣登崗浦口村(今屬揭東縣登崗鎮)。明朝中後期(嘉靖隆床間),浦口柯氏遷創揭陽縣藍田都洋心鄉(即今揭東縣錫場鎮大寮村),創寨始祖為柯素翁。柯素翁生四子:長子遷往揭西棉湖(今大呈解放路東關橋);三子忘其名諱,遷創揭東縣玉湖鎮山湖崗;二子柯元桃、四子柯桃山仍留居洋心鄉,開基發族。柯元桃後裔部分遷創錫場下僚村,部分遷往汕頭蓬州。潮汕柯氏自柯素翁衍傳至今「良」字輩已歷二十三代。

至於潮汕辛氏的資料雖然不多,但潮汕肯定有辛姓,因為汕頭市龍湖區鷗汀銜道有一個「辛厝襯」,姓辛,人數還不少,是個大村。閩南及潮汕地區的辛、柯、蔡三姓氏同出一派,同屬宗親,每年的2月15日和中秋節,三姓氏聯合祭祖,設席會宴,深篤宗誼,蔡姓燈號濟陽堂,辛、柯、兩姓通用。由此看辛柯蔡同出一派,始自宋代入閩之後,其詳細族譜現存於莆田蔡姓祠堂。

南省

還有另外一種說法是:辛柯蔡三姓氏同宗,這一脈是傳自河南省濟陽府固始縣蔡氏,生於公元885年,官封吳國大夫,人稱蔡大夫,娶妻辛始,生三子名忠悅,忠使,忠惠,妾柯氏,育兩女。公元937年,吳滅南唐立,蔡大夫因受株連,不得不舉家逃亡,三子分別易名辛文悅、柯八使、蔡忠烈,分三路逃亡,並成功會合於京東西路,後因朝代戈變遷,戰亂頻頻,,逐輾轉逃亡至福州下大路風陳鄉,並定居於此。


來源:〈儒林門第〉總第41期
辛柯蔡聯宗史略

公元950年,農曆12月12日,蔡大夫逝世,享年66歲,葬於下大路風陳鄉,立無字碑。公元960年,宋朝建立,因辛文悅曾於洛陽當過宋太祖趙匡胤的老師,逐受封為員外郎,兩位弟弟柯八使和蔡忠烈皆受封為官,因受冊封,無法更改姓氏,三兄弟逐成了這三分支之祖,而其父蔡大夫公,則尊為太祖。這三分支子孫後代在福州落地生根,繁衍生息,後因人數眾多,便往外移民,闢地開族,起蓋宗祠。辛氏往泉州、漳州、莆田、潮州發展,後代為紀念宋朝名臣辛柄,逝世於青陽,取青陽為辛氏燈號。柯氏往泉州各縣發展,仍用蔡大夫公故里濟陽為燈號,但辛柯蔡皆可通用。

福建漳州〈金浦蔡氏族譜洪岱譜.序〉記載:唐高宗二十八年儀鳳丁丑年(公元677 年),河南(蔡)德軒公驥生,受指揮使,其弟(蔡德明公)為右衛將軍,以海氛不靖随徽入閩,因擾攘逃散,入柯樹内暫住逃生,嗣後内主姓蔡,主外以柯為姓。

蔡氏之先,出於姬姓。周文王的第五子蔡叔度,受封於蔡(今河南上蔡縣一帶)而居衛,蔡為衛之轄地,也為姞姓之蔡故地,所以姬姓之蔡取代了姞姓之蔡。周成王時,發生了「三監之亂」,蔡叔度被周公放逐。蔡叔度死後,改封蔡叔度的兒子胡於蔡,稱蔡仲。

蔡氏在得姓之初,主要繁衍在今河南省上蔡縣一帶。傳到蔡平侯的時候,其地被楚國所奪,就隨平王東遷,被改封於今河南省新蔡縣。到昭侯之時,楚國「陰魂不散」,腦筋又動到蔡國頭上。蔡人不得已,只得徒居下蔡(今安徽鳳臺縣一帶)。最終蔡國被楚滅亡,而其後裔卻世代繁衍,仍成為一個族大人眾的姓氏。蔡姓始郡望主要有濟陽。因而,以「濟陽] 為堂號。

綜觀以上的史料,說明了在辛柯蔡三姓中,凡以「濟陽」為堂號的都是蔡氏始祖叔度公之後裔。辛柯蔡三姓氏,一脈相承,而三姓氏後裔,自古以來,就一起祭拜緬懷先祖,現居住在中國福建省、廣東省、海南省、台灣和僑居海外的絕大部分辛柯蔡人氏皆來自上述分枝後裔。各地有志宗親,成立濟陽辛柯蔡宗親會等,共同祭拜始祖叔度公,感謝祖蔭澤被。